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大道同行
大道同行

沉毅遒美 字如其人 ——王永书法艺术赏析

发布日期:2014/11/26 | 发布人:本站原创 | 浏览: 4102
王永的书法艺术来源于传统的正脉,他的魏楷中规中矩、点画精到、造型坚实而又纯熟达练,行草书得章草、二王、明清诸家真谛,用笔使转灵活、承转启和、潇洒雅致,谋篇大小错落、连绵顾盼、别有情致。

    任何一个人要取得一点成绩或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不付出辛勤的劳动、没有一点精神是不可能的。

    王永的书法艺术来源于传统的正脉,他的魏楷中规中矩、点画精到、造型坚实而又纯熟达练,行草书得章草、二王、明清诸家真谛,用笔使转灵活、承转启和、潇洒雅致,谋篇大小错落、连绵顾盼、别有情致。

    字如其人,这即是诚恳实在、沉毅执着、谦恭谨慎的王永人格的充分表现。王永虚心向学,曾向老书家徐柏涛、董石良、徐之谦、刘炳森、苏适、杨再春等问难求疑。这使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大有获益、提高很快。在别人看来,王永对于书法似有先天的敏感;其实,哪知他为此倾注了多少心血:通临多个大师先贤鸿篇巨制、金石篆刻的精研、对各画种的倾心揣摩,正是这些功力加之对京剧、音乐等姐妹艺术的滋养,使他名列书法艺术翘楚。

    书法艺术的独特就在于:它不是一次消费的物品,它的美感可以穿透时空隧道,影响社会。这也正是无数先贤巨匠为之倾其一生心血的缘由。一个绝胜佳苑,若无书法题记,总让人觉得若有所失;一处名楼朗轩,不见楹联翰墨,就令游客感到略输文采。兰亭、泰山、大观楼,曲阜、雁塔、放鹤亭,这些名胜哪一处不是有妙手大德留下书记而蜚声海内外;多少名胜就如黄鹤楼一般“三楚名楼曾付火”,也正是有了书法、诗歌等鲜明的文化印记的保存,才得以“盛世重光”。也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印记的支撑,丰富了我们血脉相传、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的华夏文化,它强健了我们炎黄子孙的坚强脊梁、组成了我们浩浩荡荡中华伟大文化。我们常说爱我国家、振兴中华。这既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也要从热爱和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做起。一个艺术家高明与否,不光看他的艺术技艺,更要看他的求学作风以至于道德情操。当年的嵇康,很难说是当时当世的古琴第一高手,但是因为他高尚的人品、文品和他不屈服于‘司马氏’淫威的高洁而被世人所称道,他从容就戮之前弹奏的《广陵散》被我国列入古琴十大名曲;也正因为有了《广陵散》韵传千年,我们才知道,原来晋代乃至于唐代都无“上海滩”,而有如今天钱塘潮同样雄伟壮阔的“广陵潮”!一个卓越的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分量之重,是因为它传达出了更多的艺术门类本身和社会其它内容的大量信息。

    用自己的笔墨来书写和真实的记录我们伟大的时代,即是当代书家义不容辞的迫切任务,也是振兴祖国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王永正是这样一位活跃的、卓有建树的书法家,在各个名山大川的碑林中、在风景名胜、亭台庙宇中,我们常看到王永的书法佳作,在韩国、新加坡、泰国,以及在日本的东京都新胜寺等处,人们也都可以见到王永那遒劲的书风在传播着友谊和中华文化。

    坚持为群众服务,而不是在艺术家的小“象牙塔”里,这是王永一贯遵循的宗旨。在“文化下乡”的艺术家团队中,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王永挥毫一写胸襟。在为“老少边贫”地区送春联的活动中,乡亲们欣喜又惊讶的看到: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广场上,王永用开水兑墨汁解冻题写的春联“瑞气腾佳节;和风送早春”伴随乡亲们的欢笑、喝彩声中走进了新年的喜悦。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天籁之音”的说法,也来源于孔子对于音乐的评论。屈原出使齐国时,曾受到了包括《韶》乐舞在内的隆重接待;他在《离骚》中记载“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乐”。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看到的“仿古韶乐”应当与“子在齐闻韶”的《韶乐》有较大不同。但可以断定的是:“子在齐闻韶”的《韶乐》一定是多乐器合奏。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从2400多年前的战国早期,国家地位远不如齐国的曾国国君曾侯乙墓的大型乐器阵容得知,这些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用此钟演奏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妙。以音乐推书道,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内涵丰富、兼容并蓄的作品;由此可见,广博的海纳百川之势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独具魅力的特征之一。

    王永的书法艺术广采各家之长,以魏晋为底、以唐楷为架、以明清大家为借鉴、以现代思维为设计,显示了其独辟蹊径的大家风范。当年,在首都书法界庆祝澳门回归的专题书法艺术展上,人们一进展厅正门即见到《国庆》这幅力作,人们会问:“这幅斗大的楷书,作者为谁?”殊不知王永创作这幅书法之前反复研读闻一多《七子之歌》等作品,请教专家方略,终于写就魏碑榜书“国庆”二字,以表达淳厚的中华儿女拳拳爱国之心和万民庆贺之喜!一幅书法作品幅不论大小、体无论草正,都可以制成佳作;看王永书法我深感于此。

    王永于书法下过很大功夫,基础打得极好。但他抱定“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挣担敢息肩?”的态度,广学于各书体“名山”。观王永书《朱柏庐治家格言》,即可见其宗魏晋正脉、又不囿于古人成法的胸襟,又可见王永反对一味“工巧”或特意“工拙”的坚定立场,彰显“集沧桑雨润于一炉、绘紫电清霜之同幅”的书学心路。“遥吟俯畅,兴逸遄飞”的意境,在其所书《滕王阁序》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这幅力作中,即有笔走龙蛇酣畅之势,又见金钩铁画的森严法度,行间字里、气象顿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王永不知多少次写下这出自《周易》的佳句。这是他的赠友条幅,也是他自己的座右铭。相信王永今后会不断磨砺自己的心志,以会古通今的学养和琴心剑胆的卓识,正趁春秋佳日书写着:“山高水长请从所乐,道成德立自显于时”。

    注:本文作者历任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组联部主任,中国书协中央机关分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家协会主席等。

【王泳艺术简历】

    王泳(永),字墨甄,1951年生于北京。历任北京风雷京剧团舞美设计、北京邮票公司美术设计、《邮政周报》社美术编辑。擅长书法、美术、篆刻。

    自幼酷爱书法、美术,师从徐柏涛先生,以后得到徐之谦、董石良、刘炳森等名家指导;美术、篆刻授业于曹世安、李泽田先生。书法初始从魏碑入手,后习二王、赵孟頫、文征明诸行草书。碑帖兼融,形成了端庄凝重中见洒脱,刚劲雄强中透秀丽的书风。书法作品重传统工力,追求“中和之美”及“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美术作品及邮品设计构图严谨,刻画细腻,表现了其独特的视角和美好情怀。

    其书法在1984年北京出版的王泳小楷工艺品曾作为北京书法家代表团随团礼品出訪日本,受到日本书法界的欢迎;1988年书法《李白诗》被日本东京都新胜寺收藏并应中国书协之邀,为日本新胜寺书写《中国书法家献书纪念碑》碑文。1989年参加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览;1994年参加新加坡国际书法大展;1997年参加国家级“中韩书艺大展”。书法获全国“诗书杯”书法大赛特等奖,“郑蝶杯”中日友好书画展杰出艺术奖,全国工艺美术书法大赛特别金奖,北京市书法大赛楷书一等奖。

    书法作品被日本、新加坡、韩国、希腊、香港、台湾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荣宝斋、山东省博物馆、银川市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书画机构收藏、展览。其代表作品曾被我国国家领导人及泰国王室收藏。

    书法作品被全国多处碑林、碑廊、名胜古迹选刻入碑,登载及专刊介绍发表于《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墨宝集》、《中国书法》、《华夏书画报》、《中国书画报》、《光明日报》、《北京书法报》、日本《修美》、《现代文艺》书道杂志等众多国内外专业报刊、艺术杂志、大型典籍。

    作者编辑出版的书籍有《大学书法》、《王献之书法艺术》、《历史名人摹临写兰亭序》、《花鸟画技法》。

    个人出版的专著有《王永书画集》、《王永楷书毛泽东诗词》、《沉毅书道·王泳》等书,现己被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收藏、展阅。

    作者于2013年5月l日在首都图书馆成功的举办了“沉毅书道~王泳书法展”,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踏踏实实作学问,不断充实与进取是其毕生座右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香港书画艺术家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日中友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生意快车
很遗憾,暂无数据...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