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画知识
书画知识

古人如何评论书画创作

发布日期:2014/11/27 | 发布人:网络 | 浏览: 2027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讲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过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1、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之外者,化机也。岂独画云乎哉!

 — —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竹》

  2、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徒不见人,嘈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北宋·苏武《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录其一)

  3、湘东殿下…··学穷性表,心师造化,非复景行,所能希涉。

     ——南朝陈·姚最《续画品》

  4、 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末若师诸心。

     ——北宋·范宽语,见《直和画谱》卷十一

  5、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然则今之学画者当何奈?曰:“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

   ——清·龚贤语,见周二学《乙角编》乙册

  6、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北宋·范宽语,见《宣和画谱》卷十一

  7、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

   ——唐·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毕宏》

  8、 顾生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

     ——唐·李嗣真《续画品录》

  9、 太行山有洪谷,其间数亩之田,吾常耕而食之。有日登神镇山四望,回迹入大岩扉,苔径露水,怪石祥烟,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蘚,翔鳞乘空,蟠虬之势,欲附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僵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面。因惊其异,遍而赏之。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

     ——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

  10、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至落笔时,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敞

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伍,林木位置,不是先生树,后布地,入于林出于地也。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道,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

——清·原济《题画》,见庞元济《虚斋名画录》

  11、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窱中坐,意态忽

忽,人莫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沉郁变化,凡与造化争神奇哉。

  —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

  12、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于神通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 —清·原济《五涛画语录·山川章第八》

  13、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元·黄公望《写山水诀》

  14、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讲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过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

   ——东晋·顾消之《论画》

  15、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其神理具足也。藐兹后学,何敢妄拟前贤。然有成竹无成竹,其实只是一个道理。

  ——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竹》

  16、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乾隆戊寅十月下烷,板桥郑文画并题。

         ——清·郑燮《竹石图》

  17、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舔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

  — —战国·庄周《庄子·外篇·田子方》

  18、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天资颖异,善画得名于时。初以工花鸟专门,及见赵昌画,乃日:“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则可以谓名家。”于是遂游于荆湖间,搜奇访古,名山大川,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几与猿狖鹿豕同游,故心传目击之妙,一写于毫端间,则是世俗之所不得窥其藩也。又尝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元出其右者。        ——北宋《宜和画谱》卷十八

  19、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一画章第一》)

 又曰: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经,即变其权;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变化章第三》)

 — —清·原济《石涛画语录》

  20、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清·李方膺题画梅

  21、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 —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半盆兰蕊》

  22、天地浑稻一气,再分风雨四时。”

      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

  — —清·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题画山水》

  23、眉公尝谓余曰:“写梅取骨,写兰取姿,写竹直以气胜。”余复日:“无骨不劲,无姿不秀,无气不生。惟写竹兼之。能者自得,无一成法。”眉者亦深然之。

  — —明·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

  24、画梅要不象,象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染翰家能传其神意,斯得之矣。

 -—清·查礼《画梅题跋》

  25、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

      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火山。

       — —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破盆兰花》

  26、稀奇古怪,我法我派,一钱不值,万钱不卖。

      奇怪不悻于理法,放浪不失于规矩,机趣横生,心手相应,写意画能事毕矣。

   - —清·邵梅臣《画耕偶录》

  27、笔笔有天际真人想,一丝尘垢,便无下笔处。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同,不似求似,同与似者,皆病也。

  -—清·挥寿平《南田面跋》

  28、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 —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靳秋田索画》

  29、东坡此诗(按指“论画以形似”之诗),“盖言学者不当刻舟求剑?胶柱而鼓瑟也。然必神游象外,方能意到国中”。“今人或寥寥数笔,自矜高简,或重床叠屋,一味颟顸,动曰不求形似,岂知古人所云不求形似者,不似之似也,彼繁简失宜者乌可同年语哉?”

 ——(传)明·王绂《书画传习录》

  30、 画梅要不象,象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染翰家能传其神意,斯得之矣。

     — —清·查礼《画梅题跋》

  31、 石涛画兰不似兰,盖其化也。板桥画兰酷似兰,犹未化也。盖将以吾之似,学古人之不似,嘻,难言矣。

   — —清·郑燮题小副兰花,见汪汝燮《陶风楼藏书画图》

  32、画有千幅万幅不变者,有幅幅变者。不变者正宗,变者间气。变之人乐,不变之人寿。客日:“于变乎?不变乎?”曰;“变,虽然中有不变者。”

 ——清·戴熙《习苦斋题画》

    摘自网络:野人编辑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生意快车
很遗憾,暂无数据...
 

关闭

关闭